“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顯示:“河北梨分布于中國河北、山東等地區……保護級別: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名錄》;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p>
河北梨是我國唯一以地域名稱命名的梨種,據稱,它最早發現于我省。河北梨曾在我省昌黎縣大面積種植,當地人都叫它“大肚梨”。但是隨著梨樹品種不斷更新迭代,河北梨被大量砍伐,逐漸成了中國極小種群物種之一。
到了2023年,這一嚴峻狀況迎來轉機。秦皇島市政協委員向檢察機關提出的一條建議,引起了秦皇島市人民檢察院高度重視。隨之,檢察機關啟動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依法推動昌黎縣本地瀕危植物河北梨的保護迅速展開。
一位科研人員的擔憂
昌黎縣,北依碣石山,東臨渤海,盛產葡萄、蜜梨等水果,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梨研究室主任郝寶鋒,大學畢業后就來到昌黎專門從事梨樹研究工作。
“八年了,它們也就長了這么粗?!痹诓韫麡溲芯克目蒲谢乩?,種植著多種梨樹,這些梨樹大多還處在科研育種階段,沒有名字只有編號。它們普遍不高,秋天,樹枝被成熟的果實壓得很低,伸手就能摘到,這些梨大而圓潤,甜而多汁。
在這些試驗品中間,三棵筆直向上的梨樹顯得有些搶眼。這三棵梨樹不算太粗,成年人的雙手就可以將它輕松握住,樹高有五六米。這三棵樹上的果子小,壓不動樹枝,個子稍矮的人,要使勁伸手才能夠到。顯然這些果子并不好吃,成熟的果子落了一地。
“這就是河北梨?!焙聦氫h拍著這三棵梨樹,像是跟老朋友打著招呼。
河北梨個頭小,味道酸澀,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仍然是人們難得的輔食。正因如此,除了野外生長的梨樹,河北梨曾在昌黎縣大面積種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梨的品種層出不窮,河北梨已經明顯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原來種植的大量梨樹被砍伐,換成了其他梨品種。
雖然河北梨不好吃,但它生長于山區,根系非常發達,抗病性強,很容易適應惡劣環境,與栽培品種親合力優良,是嫁接梨品的優良砧木。正是這些優質特性,一些果農在更換梨品種的過程中,會到野外尋找河北梨植株,移栽后嫁接其他梨種。加上水土流失等原因,原來滿山遍野的河北梨,現在越來越難見到了。特別是近年來,河北梨的種群越來越小,種群的天然更新受到嚴重影響,曾經廣泛分布在河北、山東等地的河北梨,現在僅在昌黎縣的山區有零星分布。
作為梨樹專家,郝寶鋒清楚地知道河北梨的科研價值,每次實地踏查,他都會仔細記錄野外河北梨植株位置、數量等信息,但每次都會發現一些野外的河北梨植株莫名消失??吹竭@種情況,郝寶鋒的心就像被人狠狠地剜了一下,心痛不已。
2015年,在一次野外踏查過程中,郝寶鋒從野生河北梨植株上采集了三根枝條?;氐娇蒲谢?,他將這三根枝條嫁接到杜梨的植株上。嫁接的三棵河北梨成活了,郝寶鋒一邊看這三棵梨樹,一邊念叨:“有這三棵樹,河北梨就絕不了?!?/p>
一項檢察公益訴訟行動
2023年,河北梨迎來最大的轉機。1月30日,時任秦皇島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的熊偉到昌黎縣,向秦皇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征求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座談會上,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郝寶鋒向檢察機關提議,希望能夠發揮公益訴訟職能,關注河北梨這一瀕危植物的保護。
就在這次座談會召開前不久,秦皇島市檢察機關與市政協建立了公益訴訟線索移送協作機制。作為該機制建立以來第一個由政協委員移送的公益訴訟線索,各方都非常重視,要求昌黎縣人民檢察院盡快調查核實。
“作為檢察官,我們也是在那天第一次聽說河北梨這個名詞?!辈杩h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楊詠欽主要負責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接到保護河北梨這個線索后,她馬上開展工作。
辦案之初,檢察官們不了解河北梨,就虛心向郝寶鋒等專家請教。為了調查河北梨真實的生存狀態,在專家們的引領下,昌黎縣檢察院檢察長張軍親自帶隊,踏查了還有河北梨零星分布的碣石山、杏樹園、長峪山等山區。
為了能夠找到河北梨的天然植株,有時候,檢察官們一進山就是一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檢察官們在大山里走了足有一百多公里,找到的河北梨野生植株卻不足20棵。這些河北梨野生植株普遍缺乏保護措施,一些植株沒有及時鑒定,周圍群眾也缺乏對河北梨植株的保護意識,存在隨意砍伐挖掘的現象,每一棵的生存狀態都堪憂。
踏查的過程中有憂亦有喜,在五峰山李大釗的住所附近,檢察官們發現了一棵河北梨的古梨樹,樹齡已經超過100年。五峰山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說,李大釗在五峰山避難期間曾寫過《山中即景詩之三》——“一年一度果樹紅,一年一度果花落。借問今朝摘果人,憶否春雨梨花白?”詩中的梨樹指的就是河北梨,當時李大釗以梨樹為例,鼓勵同行的青年革命者勇往直前,不屈不撓。
一個瀕危物種的生機
2023年3月3日,是第十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這一天,昌黎縣檢察院邀請人民監督員、聽證員、公益訴訟觀察員召開公開聽證會。在這次聽證會上,楊詠欽將調查河北梨生存狀況的證據一一展示給了與會人員。根據調查結果,現場人員對保護河北梨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
結合調查結果和聽證會上的意見建議,2023年3月30日,昌黎縣檢察院制發檢察建議,并送達相關部門。檢察建議要求相關部門對河北梨開展摸底調查,并上牌建檔;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方式,打造紅色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高度融合的黨建文化陣地;加強執法、管理與合作,同時增加資金投入,強化宣傳教育,使廣大群眾都認識到保護河北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相關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后迅速行動,對調查中發現的19棵本地野生河北梨編號建檔,為河北梨古樹設置介紹牌,加強巡查保護,并在兩處河北梨集中保護區持續嫁接河北梨1600余株……
2023年7月14日,由秦皇島市檢察院、昌黎縣檢察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昌黎果樹研究所共同籌建的秦皇島市“瀕危植物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創新實踐基地”在昌黎縣掛牌。以基地為依托,秦皇島市全面系統地推動各類瀕危野生植物一體保護。
2024年初春,乍暖還寒。昌黎縣正明山村里的一條小路直通一座小山的山頂。郝寶鋒沿路而上,這座小山的山腰就是兩處河北梨集中保護區的一處,這里有一片嫁接不久的河北梨幼苗,都已經長了幾十厘米高。在這些幼苗間,郝寶鋒邊走邊看,邊走邊摸,嘴里不斷地喃喃自語:“活著,都活著呢!”郝寶鋒說,河北梨三年成樹,五年就可以進入盛果期,幾年以后,這些小苗都會長成大樹,到時候將再現春雨梨花白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