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刊發報道截圖。
“以前礦山上坑坑洼洼、巖石裸露,飲用水安全也一直是我們的一塊心病,尤其是下雨天都不敢睡覺,就怕山垮了把我們給埋了。尾礦庫治理之后看上去像風景畫一樣美,我們現在不僅能喝上放心水,也不怕下雨了?!焙颖笔埣铱谑谐缍Y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到某礦山企業回訪時,村民王某為檢察機關推動治理尾礦庫點贊。
這里的變化,得益于崇禮區檢察院推動的“礦山復綠”綜合治理工作。2023年,該院檢察長梁繼東帶隊走訪某礦山企業時發現,由于無序開采,山體破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周邊農田連年歉收,主要是其尾礦庫停止使用后未及時閉庫,存在尾礦泄漏、庫尾滑坡潰壩、土地荒漠化等安全隱患,影響群眾正常生產生活。
辦案檢察官第一時間到當地應急管理、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走訪,調查礦山企業信息、尾礦庫運營狀況和閉庫情況,全面摸排轄區內尾礦庫受損生態修復情況。隨后,該院邀請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政監管部門及礦山企業負責人召開磋商會,對每個礦區定點“把脈問診”,制定“一案一策、一礦一策”治理方案,依法督促責任單位及時修復受損生態環境。
辦案中,該院堅持檢察監督與社會治理雙向發力,積極探索“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三位一體生態檢察工作模式,以某礦山企業為試點,系統考量植被恢復、土壤改良、景觀打造等,最終確定采取“礦山復綠”以點帶面方式,做好全域礦山修復綜合治理工作,覆土后在尾礦庫灘面種植丁香樹24萬株,礦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修復難題破解后,崇禮區檢察院又向行政監管部門提出了跟蹤監督意見,推動其將轄區內21座尾礦庫全部納入整治范圍,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建立“草本+植物”分區治理模式,很快就完成復綠復墾工作,形成具有崇禮特色的實踐樣本。
近年來,該院堅持把服務保障首都北京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為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方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檢察監督和司法執法協作工作機制,持續做好“增綠”與“生金”文章,傾心打造具有崇禮特色的公益保護優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