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ynhaf"></b><acronym id="ynhaf"></acronym>
    <dl id="ynhaf"><thead id="ynhaf"></thead></dl>
  2. <i id="ynhaf"><nav id="ynhaf"></nav></i>
  3. 當前位置:首頁>>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
    探索建立和完善銜接新機制 監督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時間:2018-07-27  作者:趙麗杰  新聞來源:河北法制報 【字號: | |

      近一段時間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作用,牢牢抓住公益核心,辦理了一批質效俱佳的公益訴訟案件。為了更深入地提升行政公益訴訟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應進一步探索建立完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銜接新機制。

      建立公益訴訟案件異地管轄機制。為避免當地政府對司法活動的干預,推進行政公益訴訟開展,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檢察機關可考慮探索運行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異地管轄機制,具體由省、市檢察院指定異地管轄,協調指揮并組織基層檢察院協助取證。必要時,可以由上級檢察機關提級管轄,充分發揮行政公益訴訟的作用,避免同級監督有可能存在軟弱的情況。同時,建立異地管轄調整機制,在指定異地管轄經過適當的時限后進行重新調整,防止異地管轄中檢察機關與管轄地域關系的固化帶來的潛在司法腐敗風險,更好地發揮行政公益訴訟異地管轄機制的作用。

      建立對超期履職監督機制。行政公益訴訟設置了前置程序,即在提起行政公益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先行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糾正違法行政行為或者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應當在收到檢察建議后一個月內依法辦理,并將辦理情況及時書面回復檢察機關。訴前程序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發揮了重要的監督作用,但實踐中仍然有小部分行政機關怠于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雖然彌補了損失,卻存在超期履職現象。因此,建立對超期履職監督機制,對現有行政公益訴訟的訴前程序進行補充完善非常有必要。具體來說,檢察機關提出檢察建議后,在15日或兩個月的跟蹤調查期間,對于沒有如期履職的行政機關,向該行政機關所在政府或者上級機關抄送原檢察建議,建議其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同時向監察機關移送瀆職線索,倒逼行政機關建立長效機制,積極依法履行行政職責。

      完善細化執行監督機制。判決生效后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由法院依照職權五日內移送執行部門交付執行,并通知檢察機關,執行部門在六個月內執行完畢。為實現檢察機關對行政公益訴訟的全程監督,更好地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切實維護公共利益,檢察機關可以采取以下監督措施:一是對怠于執行生效判決的法院發出檢察建議,必要時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二是對怠于執行或拒絕執行公益訴訟生效裁判的法院工作人員涉嫌受賄、瀆職等職務犯罪線索、違法違紀的,及時將線索移交監察委員會或本院職務犯罪檢察部門。三是發現其他妨礙生效判決依法執行的違法犯罪線索,通過偵查監督部門移送公安機關,監督其依法處置。

      完善細化行政問責機制。行政公益訴訟是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以外部監督的方式,督促行政機關落實法定職責。但現階段,檢察機關對行政公益訴訟的外部監督存在滯后性、不完整性、監督范圍窄、權力小等特點。因此,檢察建議和法院判決的落實還應當注重借助行政機關內部監督的方式進行有效監督,充分發揮行政問責機制的力量??梢栽谳爡^內探索出臺領導干部問責暫行辦法,明確追究在公益法益保護中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作為、亂作為的責任。這樣檢察機關在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時,就有了強大的制度保障,對怠于履職的行政機關、領導機關的行政問責,起到了有力的震懾作用,將行政公益訴訟引向更深的懲罰機制。為擴大司法效果,對行政機關怠于履行監管職責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件,可以通過播放庭審錄像、通報等方式,在行政機關內部進行警示教育,進一步增強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

     ?。ㄗ髡撸荷澈邮腥嗣駲z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欧美丰满色妇高潮
    1. <b id="ynhaf"></b><acronym id="ynhaf"></acronym>
      <dl id="ynhaf"><thead id="ynhaf"></thead></dl>
    2. <i id="ynhaf"><nav id="ynhaf"></n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