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桑干河濕地棲息著遷徙至此越冬的候鳥。天鵝起舞、黑鸛翩飛,還能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卷羽鵜鶘的身影,它們時而空中盤旋,時而水面游弋,吸引了大量愛鳥人士的圍觀。這是陽原縣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的生動寫照,其背后隱藏著檢察機關做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推進行刑反向銜接,守護生態環境的不懈努力。
今年以來,陽原縣檢察院著力推動生態環境共建共保、探索數字生態檢察,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監督模型,以檢察之力守護桑干河畔百鳥棲的美好圖景。
陽原縣檢察院在辦理行刑反向銜接案件中發現,在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狩獵、危害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案件中,有部分案件因為犯罪情節輕微、危害不大,檢察機關作出了不起訴決定或公安機關撤銷了案件,但是這些危害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并未及時受到行政處罰。由于行政、司法部門存在數據壁壘,缺乏監管數據之間的共享,導致該類行為處于刑事與行政處罰的空白地帶。
圖為陽原縣檢察院成立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檢察公益訴訟保護基地。
針對此類問題,陽原縣檢察院運用數據AI技術建立起“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監督模型”,梳理匯總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作出的關于野生動植物類犯罪不起訴、撤銷案件的相關數據,調取行政機關對野生動植物類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數據,通過比對,喚醒“沉睡的數據”,讓危害生態環境“失管”人員浮出水面。針對排查出的線索,該院向行政監管部門制發2份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督促監管部門及時對危害環境違法人員做出行政處罰。目前,該院已將該模型向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類犯罪領域進行延展,在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與行政機關共建協作機制,對危害環境的違法行為精準化打擊和系統化治理。